学生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学生作品
阅读经典启迪智慧之学生读书篇一
添加时间:2017-05-24 浏览次数: 13656 部门和作者:教导处 张绍侠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阅读经典,启迪智慧”读书主题实践活动,各班设立班级读书角,班主任、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利用晨会、自习和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孩子们写下了读书感悟和体会,先摘取其中优秀篇目,与大家分享一二。

 

平凡的世界里坚毅前行

------《平凡的世界》有感

高一、一  昂子喻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一个平静的背后,往往又有着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读过许多文学作品,然而众多书目中,我最喜欢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的平凡人物,好像真切地生活在我的身边。

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双水村的变迁,以及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历程来展开。

孙少平,一个黄土高原上的最穷的人家的第二个男娃。虽然家里穷,但家人依然坚持让他上学。上学时,中午食堂有三种菜:有荤素搭配的甲等菜;有只有素菜的乙等菜;有馒头咸菜构成的丙等菜。他却连馒头都吃不上。要强的性格,注定他不会出因为艰苦的环境而放弃学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是的,他正是这么做的。就这样,他考上了高中,本以为可以这么学下去,但又碰上了文化大革命这个动荡的年代。虽然他辍学了,却从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像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阿廖沙一样,他出去四处打工,见过各种各样的人。他当过建筑工,给人搬砖;做过掏煤工,在黑暗的矿洞里他并没有停止生活的脚步;“吃着阳间的饭,干着阴间的活”,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都一直坚持看书,一直坚持学习。他身上这种坚韧、执着的品质,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们会因为一些小困难而抱怨,就会畏缩不前,甚至轻易放弃。但从孙少平身上,我学到了坚毅,明白了永不放弃的道理。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还描写了一个朴实、勤奋、坚韧的庄稼汉子——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为了他的贫苦的家,为了他的弟弟妹妹,他很小就辍学了。他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发扬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养大他的弟弟妹妹,供他们上学,让他们长大成才。作为家里的老大,他无时无刻不在奉献着:他先是勤勤恳恳的种田,后来他乘着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开了一家小砖窑,争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后来他越干越大,不仅让他的家人富了起来,还带领全村的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看这本书时,我正上初一,各门学科都加大了难度。眼睛看不见,更成为我学习路上的绊脚石。我的成绩下滑很快,我已不再是全班的前十名了。我心里十分难过,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几乎都想放弃。然而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耳边就会传来一个声音:“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想想他们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再想想自己,有现代化的学习设备,有优秀的老师引领,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学习呢?我要争取,我要坚持!我一定要像孙少平、孙少安那样,即使碰到再多的苦难,也要不停下脚步向前走去。我相信,只有努力才能走向成功。于是,就是凭着这种信念,我想尽办法,克服了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如愿以偿的考上了高中。

“人生,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象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但无论怎样,我都会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在平凡的世界里奋勇向前!

点评:作者用质朴、平实又略带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读《平凡的世界》的感受。文章以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为切入点,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挖掘出其朴实、勤奋、刚毅的性格特点,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生活中的点滴事例诠释了两个人对自己的影响:“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表现出以平常之心在平凡的世界里奋勇向前的坚定!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引人深思。(指导教师:郑楠)

 

读《目送》有感

初三 陈慧娴

将书合上,酸涩使我忍不住深深闭了眼。“目送”两个令我看了就移不开视线的字迹,鬼使神差班的驱使我一页一页的读完。渐渐地这溪水般的文字在叮咚流过心田的同时,竟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这样两个身影,略微驼背的他的背影和不知何时鱼尾纹早已爬上眼角的她的脸庞。就这般越来越清晰,直至充斥满了回忆。

龙应台说:“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读到这,我禁不住想,我是否也曾这般,将那抹“等候”一直遗落在了身后。

遥想小时候,也曾像年幼的安德烈、飞利浦那般,喜欢粘着她的怀抱,鼻尖萦绕的全是我喜欢的暖暖的甜甜的她的味道,混着柔柔的讲故事的声音,安心的坠入梦乡。也曾留恋于他的宠溺,感受着每一次被抛起时的激动,和落入他怀中时的安全感。然而,这一切,不知怎的,竟悄无声息的溜走了。不知道它是以什么路线,怎样的方式,在我回神时,走的已经没有了踪迹。

日历一页页的翻过,我随着时间的脚步,也出现了叛逆期、青春期。有了自己的空间、隐私、看似远大且层出不穷的梦想,和那所谓不可言说的伤。向往外面的天空,和充满挑战的陌生的新事物。那时的我大抵与那个面对母亲也冷漠处之的安德烈般吧。能够独自料理些自己生活中的琐碎,便觉得,我已经长大啦!就像年轻时代里唱的: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受伤的时候不需要回家,总以为地球就踩在脚下,年纪轻轻要浪迹天涯。

而今,我站在双十年华的路口回头望,有时候会觉得龙应台所说的“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不失为知音的肺腑之言。然而,这看似能与我深深共鸣的一句话,却在想到他们那日渐蹒跚的背影后,被击的狼藉满地。教授,你在写下这句话的同时是否也想到过那双目送我们渐渐离去的眼睛?他们会在那叫做家的地方,一直陪伴着你?无论冬夏,无论距离。即便仅是此生。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父亲因右腿因骨折打着厚厚的石膏,右臂腋下费力地撑着一只简易的木拐,火车已经缓缓启动,他仍站在阳台上目送去我渐渐远去……即使我看不到他目光里的复杂,但我却读了,那目光包含了太多的不舍和牵挂。朱自清的《背影》也只能写出其中之三吧。或许,只有我每次想起时的泪水,和那斑驳了的华发,才能将它书写吧。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教师点评:这篇文章围绕“父爱”这个主题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思想碰撞,立题新颖。引起了读者的心灵震颤。真挚的文字描述,娓娓道来的情感共鸣,将作者来自心底的悔悟、感激之情浓缩升华,如一道月光轻轻洒落,文章真切感人。面对父爱,我们常常忘了它的存在,但蓦然回首时“父亲因右腿因骨折打着厚厚的石膏,右臂腋下费力地撑着一只简易的木拐”那一幕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见清晰,永生不能忘。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细节描写,朴实无华的文字,才让人感动。(指导教师:于娟)

 

 

 

 



青岛市盲校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鲁ICP备09079849号 备案号:37020020053656
地址:青岛市拥军路1107号   电话:0532-83835989   技术支持:青岛新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