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主题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主题活动
【践行“十个一”】在诗词中成长 ——“诗词里的中国”优秀作品选登
添加时间:2024-02-25 浏览次数: 210 部门和作者: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如果说起诗词,从最早的《诗经》开始,到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赋,再到现代诗,诗词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而它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无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从很早起,人们就开始用诗词来寄托思念,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为了最经典的思乡诗;还有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代李觏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唐代卢纶的“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些诗句无一不是在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诗人们对感情的表达也会藏在诗词里,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诗词都鲜明的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深厚的亲情。

诗人们也把中国的大好河山壮丽美景装进了诗词,如杨万里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每当我想起这些诗词时,都心旷神怡,仿佛真实的看到了那般景象。

人们也用豪情壮志写出了一首首爱国诗篇,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爱国激情,我永远铭记。

诗词作为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承载着无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感情的追求,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国家的热爱。它是一座桥梁,联通古今,使我们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他是一眼泉水,沁人心脾,令我心驰神往,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库,让我时刻感受着文化的宝贵和闻名的意义。诗词如一壶香茶,醇厚而芳香。其变幻流转的美妙,宛如河流水波,时而平静时而奔腾。如一首时光的长歌,悠远而又动人,时而细腻,时而奔放。

这就是诗词里的中国,令我自豪的中国,若走进诗词。一定能感受到来自千年古国的独特魅力。

当我以南疆的温婉勾勒你的轮廓,当我以北国的巍峨装点你的山河,那花间月下的举杯独酌,那江南古镇的曼舞轻歌,那六月西湖的荷花映日,那秋日洞庭的湖光月色。古往今来,你的庄严和美丽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挥洒笔墨,当优美的诗句蕴含着深情的赞美涌入我的心海,我想用最质朴而真诚的语言对你说,我是如此的爱你,我的祖国。

图文:中专二年级 姚子颖

指导教师:刘艳珍

供稿:学生处

审核:韩胜昔





青岛市盲校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鲁ICP备09079849号 备案号:37020020053656
地址:青岛市拥军路1107号   电话:0532-83835989   技术支持:青岛新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