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校本研修
浅谈盲校班主任对盲生的心理辅导
添加时间:2008-04-29 浏览次数: 27500 部门和作者:
    摘要:据研究资料表明,约有80%的盲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引导盲生走出心理困扰,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回归社会主流,是盲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与盲生打交道最多的班主任,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但也容易陷入误区,因此班主任应该给自己的角色以明确的定位,并采用多种方式,对盲生进行心理辅导。

    关键词:盲校  班主任心理辅导

    盲生视觉功能的缺陷不仅仅影响身体与运动、心理过程和认知的发展,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盲生个性心理特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北京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研究所的一份盲生与普通中小学生的对比研究资料表明,盲生中有自卑、紧张、敏感、情绪不稳定、孤独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约有80%的盲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引导盲生走出心理困扰,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回归社会主流,是盲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一些盲校暂时还不具备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专业师资。作为与盲生打交道最多的班主任,自然而然地在盲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一、班主任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易陷入的误区

    与普通学校的班主任相比,盲校的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虽然少,但是要解决的问题却更多,所遇到的麻烦甚至更大。同时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班主任身份具有多重性,在具体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1. 辅导对象片面化,未能面向全体学生。有的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只针对少数“问题学生”、“障碍盲生”,而忽视了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只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了极端后才去亡羊补牢。头痛医头,脚痛治脚,不能从源头上解决盲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2. 角色意识的偏差。不少班主任将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混淆,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摆脱不了教师的说教者身份,总是居高临下地对盲生进行教导、忠告、训斥、否定和批评,经常对前来寻求帮助的盲生说“你不应该”“你应该”“你怎么能”“我告诉你”等话语,忽视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没有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挫伤了盲生的主动性,给寻求帮助的盲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不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

    3. “溺护”心理。有部分班主任在辅导过程中过多考虑盲生因生理缺陷给心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盲生出现的问题不敢大胆教育,就是批评也是和风细雨,不敢触及盲生心灵深处,对盲生的错误采取迁就、容忍,甚至回避的态度。这样不仅不能增强盲生的心理素质,反而会减弱盲生应付挫折的能力,使盲生变得盲目自大,是非不分,成为经不起风雨的“温室花朵”。

    二、班主任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区别,给自己在辅导中的角色以明确的定位才能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耐心的聆听者

    在人际沟通中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需求,那就是需要受人关注和受人尊重。在班主任和盲生之间的交流中,如果盲生从班主任老师那里没有获得关注和尊重,也就无法接受老师施与他们的教育影响,心理辅导也就无从谈起,而耐心的聆听是让盲生感觉自己获得关注与尊重的重要途径。卡耐基说过:“很少有人能经得起别人专心致志的听讲所给与的暗示性赞美。”盲生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并不多,他们特别希望有人能够耐心地倾听自己的心声。班主任对盲生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让盲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在对盲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不要随意打断盲生的话,也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而应该集中注意力,保持足够的耐心认真聆听,让盲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没有被评价,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有时候,做班主任的并不需要去长篇大论地说教,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内心苦闷和烦恼的机会,心理辅导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大于理性化的开导。

    2. 真诚的良师益友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指出:“当人际关系缺乏真诚的时候,就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疾病。”人与人相处,都渴望得到温暖,减少孤独感,更何况是失去光明、经常受到歧视的盲生。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如果缺乏了真诚,信任的关系就很难出现,心理治疗的作用也就会大受影响。在对盲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班主任对盲生真情流露的关爱和基于尊重和信任的坦诚,往往可以使盲生逐渐摘下面具,倾吐自己的心声,同时从老师那里学习面对真实的自我和以真实的自我与他人相处。

    做盲生真诚的朋友,班主任就要放得下师道尊严,就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说服者、教育者,与前来求助的盲生是平等、民主的关系,把他们看作是需要自己帮助的朋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现身说法,给盲生一些恰当的建议。如果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总是认为学生应该服从自己、顺从自己,很容易让盲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辅导工作的失败。


    3.海纳百川的宽恕者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对于失去视觉的盲生而言,在心理问题的困扰下犯错误的概率要高得多。在不良情绪的支配下,他们可能做出一些在外人看来是幼稚可笑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举动。对于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往往也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改得掉,可能会多次重复相同的错误。作为盲校的班主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站在盲生的角度理性地看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问题,对盲生在冲动情绪下的冒犯、顶撞等行为更要有宽容的气度。只有在一个海纳百川的宽恕者面前,盲生才能够彻底卸下心中沉重的包袱,无所顾忌地将自己的烦恼倾吐出来,使心理辅导工作收到实效。

    4. 心灵的摆渡人

    盲校心理辅导的任务不仅在于让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还应该得到积极的治疗,让盲生从困扰自己的问题中解脱出来。诚然,我们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但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如给盲生讲一些有启迪意义的小故事、为他们拟订一份解决问题的短期计划、对他们进行生活技能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等等,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指明方向,让他们的心灵有所依靠,情感有所寄托,不再感到空虚无聊。

    三、班主任对盲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式

    在学校里,班主任与盲生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可灵活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对盲生进行心理疏导。笔者在实践中,尝试采用了如下办法:

    1. 集体辅导

    这样的辅导一般针对盲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而进行,如进入初中的盲生普遍对未来感到迷茫,对就业前景感到焦虑,班主任可就这一问题设计一堂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引导全体盲生参与讨论、交流,甚至展开激烈的辩论,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效果往往胜于枯燥的说教。

    2. 个别谈心

    这是心理辅导最常用的方式。班主任应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一个安静、宽松的谈话环境,与盲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在进行个别交流以前,班主任应该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在谈心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放矢,循循善诱,最终帮助盲生解决心理问题。

    3. 书信传情

    盲生身处封闭的校园环境,与外界交流的愿望也相当迫切,他们接听电话、收到来信时的兴高采烈就是最好的证明。班主任不妨以盲文书信的形式和他们进行对话,拉近彼此的距离,让盲生从内心产生极大的认同感,从而更愿意与班主任交流。

    4. 作业、周记交流

    这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因此班主任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评语,盲生往往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呢。

    总之,盲生的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每个班主任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引领盲生走出心灵的黑暗,走向光明的人生。

    主要参考文献
    李季平·视障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5
    唐思群 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青岛市盲校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鲁ICP备09079849号 备案号:37020020053656
地址:青岛市拥军路1107号   电话:0532-83835989   技术支持:青岛新蓝网络